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里長選舉也可以很環保


里長選舉也可以很環保

陳曼麗 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

       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

 

灣幾乎每年都有選舉活動,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,大眾對於總統選舉、立法委員選舉的訊息瞭若指掌。在電視叩應節目裡,觀眾關切政治的發展和政策的方向,幾乎都有很好的見地。可見人民是關心台灣這片土地所能供給安居樂業的環境。然而,我們最基層的選舉──里長,民眾就不見得這麼投入他的熱情了。

 

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,2006年全國共有7,828個村里。里長是最基層的地方公職選舉,每四年要改選一次,連選得連任。一位里長要照顧的地方有多大?人數有多少?端視政府行政區域的劃分。有些新興地區,人口大量湧入,政府也會切割為兩個或三個里,以免使得里長負荷過重。在都市地區,一個里約有四千戶里民,每戶若平均住四個人,那麼里長就要照顧約16,000位里民。所以,我們經常尊稱里長為「里長伯」或「里長伯母」,就是因為他/她是這個地方的大家長,協助里民處理日常生活所需的基層工作,以及急難救助。

 

里長以前是沒有行政經費的,因此,擔任里長是義務職,同時也是榮譽職。漸漸地,政府開始編列經費給里長,目前台北縣市的里長每個月可以領到四萬五仟元的行政費用,每年工程款20萬元。里長若有企畫能力,還可以另外申請計畫到里來執行。所以,里長成為有心做事,服務地方的一個重要位子。

 

1998專業里長連線牽手造家園

里長選舉愈來愈激烈化。有部分可能是議員民代選舉的「樁腳」固樁之爭;有部分可能是願意投入「里長事業」的人,愈來愈多。近十年,社區營造工作讓很多年輕生力軍進入基層,大家都注意到里長可以發揮很多力道,在小區域經營社區。為使里長這個職務更加專業化,在1998年由民間團體推動「專業里長」、「社區經理人」的目標,期待更多人加入里長的行列。「專業里長連線」打出「牽手造家園」的呼籲,喚醒里民重視里長的角色,希望里長能真正為里民做些事,而不是只為政治人物服務的工作。當年專業里長連線當選三十位里長,其後20022006年,循著「專業里長」的脈絡,在各里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期待能改變里長的形象,繼續參與里長選舉。


里長的角色是重要的。他/她可以在社區中拜訪里民,知道有那些單親家庭、孤單老人、失業人口、中輟生、身心障礙、疾病傷患……,需要社會福利的救助;也可以反應里民的意見到鄉鎮市區公所,由上一級政府來改善里民的生活品質,而在里鄰的生活空間營造有品質的內涵。里長除了照顧「里民」之外,也要照顧「環境」。所以,在里長選舉期間,除了解決里民的問題,也必須投注到環境的議題。


一個里的水準好不好,從街道的乾淨程度就可以得到第一個判別分數。垃圾滿地、街角雜物堆放、處處都是髒亂點,汽機車亂放,使得里民行走閃來閃去,連走廊都不能讓人好好通行,這個里一定令人怨嘆連連。環境乾淨與否,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的狀況。里民個人也許無力去改造,但是透過里長的號召能力,可以邀請里民來共思解決之道,尋求改善的妙方良策,並且落實執行,即可改善。


環境乾淨之後,就要注重環境美化。現在家家戶戶都喜歡拈花惹草,擺放美麗的盆栽在陽台。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,里長如能安排課程,讓里民來進修美學,提升素養,使里民內外兼修,就能共同提升社區水平。如果能再加以選拔,使美好的事務能夠擴大影響力,令人起心嚮往,互相學習。美化是一門學問,開啟美的觸角,品味就會源源提升。


社區裡如果不幸有一重大污染源,里長就要運用公權力,結合環保、警政、衛生之政府資源,將其排除或改善。以前,我住在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附近,平時進出都繞道而行,生活影響不大。尤其是在中山區內,里裡還有行政大樓、行天宮等知名建築,因此覺得住宅環境機能都不差。在1998年我參選里長期間,拜訪選民,才知道住在殯儀館旁邊一兩條巷子的居民,平時窗戶都要緊閉,以避免殯儀館燃燒灰煙顆粒跑到家裡來。顆粒也許很小,但看到他們家紗窗上鑲著一粒粒小黑點,我才知道他們長期所受的干擾有多嚴重。即使殯儀館承諾只在晚上定時焚燒廢物,但不論白天或晚上,污染的情況仍是持續發生的。現在殯儀館每年編列100萬元地方回饋金,污染情況也有一點改善吧!


每個里的環境條件不同。有的里內有芝山岩、軍艦岩、圓通寺、貓空,平時就可接觸大片的綠意盎然景觀。有的里連一小片空地都找不出來,只好在人行道、路邊角落擺擺盆栽。里的現狀要掌握清楚,找出優勢,發揮其所長,若無優勢就要創造優勢,以使居民感受到小巧而美的生活品質。在現實經濟層面考量,如果里的生活品質夠高,環境舒適度夠好,引得很多人想搬進來居住,社區裡的房地產價格都會提升。

 

選舉期間要維護環境

里長選舉雖是最小最基層的選舉,但卻是和里民最息息相關的。在里長選舉期間,不要留下環境髒亂,才可激起居民共同維護環境品質的決心。我從環保團體的主張中得到下列作法可以提供參考。


◆ 文宣品印刷量減少, 並且使用再生紙。

再生紙是回收紙張再製而成,使用再生紙就不會因為選舉而砍伐樹木。台灣紙類回收比率高達七成,鼓勵使用再生紙,可以使回收紙有再循環使用的環保價值。現在網路系統非常普及化,紙張文宣可以少印一點,多運用網路也可以減少印刷紙張的成本。

◆ 競選服務處不使用免洗杯、免洗筷、免洗碗盤,減少垃圾。

選舉期間人來人往,奉茶是基本禮儀。一般競選服務處常常使用免洗杯,甚至在用餐時間外買便當回來食用,增加服務處的垃圾量。如果能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杯,並準備一些不鏽鋼筷子、家用碗盤,在競選期間可以使用;活動結束後,也可以自己使用或捐贈給社團使用,資源不會浪費。我曾經見到一位候選人的作法,可以參考。他和鄰近的自助餐店約定,他的助理、助選員來店用餐,簽帳後,每週結帳一次。如此一來,既可減少便當盒垃圾,又可和鄰居店家結善緣。

◆ 競選服務處要通風採光良好,省水省電不可少。

里長選舉經常在六月份或十二月份舉行,氣溫非常溫和。服務處如通風良好,可以不使用冷氣,里長候選人帶頭省水省電、垃圾分類,里民就可以知道生活中如何實際操作,加以模倣。

◆ 舉辦以里民為主體的環保活動。

A. 在競選服務處設「二手物交換區」。由於鄰居們平時要來服務處走動,光是喝茶聊天有些制式。設立「二手物交換區」,大家把舊愛拿出來,就有很多樂趣話題可以帶動服務處的氣氛,也使里民可以親自到服務各處走動。有時,早上到服務處開門,就發現門口有一些書籍、衣服、玩具,也不知是誰送來的,可見社區有大量的舊物需要處理。「二手物交換區」可放一個捐款箱,使沒有交換物的里民,可以放入金錢,取走物品。如果捐款箱註明是捐給某公益團體,屆時再用捐款收據徵信即可。

B. 在競選服務處舉辦「環保講座」。把環保訊息帶入社區,主題生活化,使里民易於接受。環保DIY,自己動手做的活動,非常討里民喜歡。廢油做肥皂、自製再生紙、舊物做卡片、盆栽照顧、清潔劑使用、居家安全、飲食健康,都是貼近社區居民生活的好題材。

C. 舉辦大型環保活動。為使里民人氣匯集,以及展現候選人舉辦活動的能力,選擇在社區內的公園、學校舉辦社區居民都可以參與的活動,讓社區動起來。切記,活動後要立即恢復場地原狀,不留下垃圾。

◆ 競選期間少製造噪音,多和選民接觸。

有些候選人喜歡用宣傳車,但村里的面積都不大,所以,用雙腳走路拜訪選民效果最好。在都市裡,大樓林立,走一棟大樓就可以拜訪三四十戶里民,有時,還會拜訪兩三次。帶著文宣品,誠懇禮貌拜會,里民會反應一些意見,要記筆記,做為參考。有些村里的面積較大,騎腳踏車在社區穿梭,讓里民可以見到平和親切環保的候選人。

 

改變力量從基層開始

里長選舉投票率不高,大概只有四成左右。因此,投入里長選舉的人也要面臨在地人情冷暖的考驗。但是,若以經營社區的角度,投入里民生活環境改造的工作,以一個地方專業經理人的表現能力,里長的角色功能確實能給在地居民帶來不一樣的改變。改變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,願意投入,才有改變的力量。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生活環境,與其抱怨,不如挽起袖子,就從自己開始做起。或者,你就開始支持一位肯做事的里長候選人,使他/她能夠當選里長。支持也是一個動人的力量,使他/她不再感到冷漠孤單。就像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言:我們就開始投入吧!積小成大,積少成多,不要小看一位里長的影響力喔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